之前很多卖家都在观望
但昨晚上收到税局最新一波短信预警后
不少卖家已经坐不住了准备交税
那现在要不要更改申报,是等还是交?
按什么数据去报?
同时业内因为赛维模式吵翻了天
卖家想合规关键是怎么合规
大卖的作业还能不能抄?
有专业分析认为这个模式是OK的
卖家都很焦虑
能看到一些大卖的主体已经变了
卖家收到通知,要求更正申报
昨天刚下班
消息轰炸了一天的税务群又炸锅了
来自各省市的卖家集体收到了新一轮短信通知
这次的短信强调两个点:
请再次进行核实确认,如属申报错误请及时更正
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
影响您的纳税信用记录

首先这次短信大概率还是群发的:
0申报上次之后也没改的收到了
按亚马逊income金额更正申报并且缴了增值税的收到了
甚至完全没有业务的公司也收到了,短信内容都一样;
但是一些按要求更正了的就没被关心了
一个卖家说他们是按照税局系统里的数字操作的
比income还要高1/10左右
这次就没有再收到短信
其次卖家都重视起来了
你说看到消息不慌那是假的
第二封短信让卖家觉得不能继续观望了
不少亿级大卖已经准备交1%增值税
很多卖家也准备更正数据如实申报
另外群里消息有卖家被约了今天上门
让准备好2022年以来的资料

这种肯定是极个别情况
比如销售额非常高或者数据存疑的
还有一些特殊案例这里就不说了
总之这次短信敲山震虎确实让大家都不敢大意了
但是怎么改才对呢
卖家可以问自己的专管员准确的申报数字是多少
如果不知道找谁
就打12366查下谁是你公司对应的税务专管员
顺便了解下当地的执行情况
因为各地卖家去问税局说法都不一样
连同城不同区的都可能是两个做法
有地方税局说一定要按照销售额报
而且因为是买单所以视同内销
也有税务比较温和
让大家先等不要动,具体等总局通知
想进群的加小编KJDS1632
税务新规落地后大家个个压力山大
吨吨和一些大卖聊过,他们最担心两个问题:
一是追溯
万一碰上可能会导致运营紧张资金链断裂
因为很多公司留的利润也就税点那么多
二是进项票
交税的过程中很多进项没办法核定
导致成本无法核算
他们也在静观其变
“电商数据推送不会一刀切
现在都是全国往上反映,看总局怎么定
另外政策是有的,但得确认是否还有效,地方税局是否执行”
赛维模式行不行?卖家吵翻天
不管最后有没有细则出来
合规的事都要继续抓紧做了
按说操作上跟着上市大卖走是最稳当的
比如对标华凯易佰的委托第三方报关
或者走赛维的归集模式
但是很多卖家担心前者算买单出口
后者可能没有完全合规,税局不认
其实前段时间华凯易佰已经被问到了
有人问以其众多主体注册店群的经营模式,是否会受到报送政策的影响
华凯易佰的回答是:
公司重视合规经营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税务、电商平台运营的监管要求
这是头部大卖的正面表态
再说赛维模式
很多卖家认为以前这个模式没毛病
但是现在亚马逊已经给税务报送数据了
那每个店铺都得交税;
有人质疑其香港公司没有实质化经营
以及赛维是超级大卖,这套模式小卖家学不来
财税专家文总介分析
赛维模式并没有用香港公司协议控制店铺公司
招股说明书清楚写着“实质就是借出营业执照”
并不构成确认收入的主体
而且真赛维模式是不会在香港留利润的
留利润也都是经过转移定价的
转让定价报告都是公允合理
基本上是作为资金通道留一点点利润
甚至可以理解为不留利润的
香港公司本身就应该是空壳公司
那么报送了就要按每个店铺去交税吗?
“深圳市12366书面回复,有的报数据也不需要交税。
每个店铺交税是违法的,这种是恶意拆分
其实卖家都很喜欢每个店铺去交税
因为所得税可以控制在只有5%
但税局是绝对不允许的”
这周国税曝光了6起偷税案件
其中一个电商卖家是用三个经营主体在5家线上平台注册了12家店铺
通过核实经营流水、采购销售等数据发现
这三个经营主体其实是同一运营团队经营的同一品牌
在同一租赁场所统一进行采购及库存管理
实控人也是同一个
由于各经营主体财产、业务、人员、场所统一管理
成本费用统一核算
最终税务部门依法对其所有网店及实体店进行合并检查

文总认为
“从这个案例来看肯定是认同赛维模式
你想想多少做多品牌的卖家
一个品牌两个账号,美国跟欧洲再避免关联
同一套班子如果5个品牌
就得10家公司去做出口退税
光是首单出口退税都得退晕税务局
而且你仓库还要分开进销存,供应商要分开开票
一些铺货的大卖有1000家店铺
那得做1000份报表,1000次9810与出口免税票,1000家公司的进销存”
到今天为止一些大卖已经交完税了
还有相当一部分准备改申报
你准备改还是继续等?
需要本土号的卖家可以扫码加钵满满Mint
公司稳定提供英国、塞浦路斯、罗马尼亚、爱沙尼亚本本号
实体双卡,法人长期配合,可以配合公证
有质保KYC和真实性审核:

